愛心廚房
不僅提供弱勢族群用餐,更希望社會大眾人人吃出健康。即便是清寒家庭,或是一般民眾,廚房均敞開大門竭誠歡迎。諸位可知,其實表面富裕的台灣社會中,隱藏為數不少弱勢族群。有些外表光鮮亮麗者,殊不知原來經濟家庭拮据困頓,甚至舉債度日……。所幸愛廚的供餐,暫時緩解斷炊窘境 (從許多愛心廚房食客案例可證)。
大眾切莫將目光侷限於「來愛廚吃飯是否是弱勢族群」,誰有十足把握,僅從外表即能判定貧富?「佛陀渡眾時,是沒有選擇性的。」佛度有緣人,有錢也好,窮人也罷,並無二致。也因此務必擴大自身的心量,無論什麼眾生來到正德,我們都不該心生分別;都宜結下善緣,令對方吃得健康。當然最終目的,更是要以佛法教育他們,日後種下菩提的種子。
不少人質疑:何以許多用餐的食客外貌體面(不像貧者),餐畢卻不投注功德箱!我們不妨打開心胸,從另一個角度看待,這樣的貪小便宜、受恩不懂回饋的人,不正是需以佛法教育嗎?又有人問難:「每天我都向食客教育布施的道理,引導許多佛法觀念,但對方依然故我啊?」說到這裡,各位不妨捫心自問:「我們學佛一年兩年,甚至十年二十年,自己的習氣行為又改變了多少?」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又如何能期待一個初來正德用餐吃飯的人,轉瞬間即受佛法薰習,改變長年的習氣與行為呢?(請大眾反觀思維)
希望各位放大心量,和尚設立愛心廚房的宗旨,即是「先以欲勾牽眾生後,才能令入佛智。」人的心念決定一切,當我們用慈悲助眾生的心念,就能感化眾生往善的道路前進。